
敖汉旗惠隆杂粮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
1、企业基本情况
敖汉旗惠隆杂粮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11月,位于赤峰市敖汉旗扎赛营子村,是一家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合作社注册资金600万元,占地12300平米,其中办公室,车间库房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现代化加工生产线9条,年生产能力为3万余吨。
合作社现有社员52人,管理人员19人,合作社成立了办公室、生产技术部、销售部、财务部等部门,各部门工作相互依托,相互支持,责任到人。合作社采用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采取定岗定责分类管理的管理机制,管理规范,工作运转良好。
合作社已于2010年获得有机认证,所生产的“孟克河”牌坡地有机杂粮,全部产于有机基地。该基地位于敖汉旗境内孟克河两岸的山坡地带,至今年有机基地达到25000亩。生产过程全部按有机操作规程执行,每批量原料入库和产品出厂都经过一系列检验,做到不合格原粮不进厂,不合格产品不出厂。
合作社在广告宣传方面也投入了很大的人力物力,先后在央视电视台,敖汉电视台,广播电台,户外广告牌、媒体刊物做广告,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合作社及产品,不断加强“孟克河”品牌的宣传力度,使用户对“孟克河”品牌的认知度不断提高,使得“孟克河”品牌深入人心。
根据当前市场竞争形势,惠隆合作社以“服务于用户,造福于社会”为旨宗,认真落实“三变”政策,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牢牢把握“姓农属农为农”的特质,在小米种植,加工,精加工,销售上激活了农村发展要素,加快培育农村经济新动能。构建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经营的新模式,推动了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壮大了集体经济,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步伐。
2、产品介绍
孟克河小米采用目前最先进生产设备,以及传统的加工工艺生产而成,不破坏小米外层的营养成分,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小米原生态的口感和营养,是平衡膳食、调节口味的理想食品,也非常适合怀孕期妇女及产后进补食用。敖汉的气候条件决定了根植于敖汉旱坡地的粟和黍耐干旱、抗倒伏、适应性强、品质优良等特点,致使当地谷子(粟)加工后的小米颗粒大、粒形圆、晶莹透明,其品质是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所以有“敖汉杂粮,悉出天然”一说。
惠隆合作社打造了“小杂粮王国”。通过“统一种肥、统一技术、统一回收、统一加工、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模式,认证小米、绿豆等有机产品24个,绿色产品7个。除了引入现代化技术外,他们还依托传统技术开发石碾子小米、石磨荞面、5大品系数十种产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快产业化升级改造的步伐,2020年加入中国有机产业联盟药食同源委员会,坚持以食带药的理念,坚持营养指导消费,消费引导生产。不断注入科技含量,与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合作,走产学研用的路子,深度开发敖汉小米和杂粮的精深加工项目,研发了敖汉小米锅巴、小米酥、杂粮速食面条及玉米高筋粉等系列产品,推动杂粮特色产业经济迈上新台阶。
3、开拓市场及品牌建设情况
合作社始终坚持“以质量为先导,以服务为后盾,以技术为根本,以销售为先锋”的经营理念,使孟克河牌系列产品不仅畅销本地市场,在旗政府的领导下将小米、杂粮入住进天猫网络商城内,还远销北京、天津、上海、辽宁、河南、河北、山西、广州、江苏等地,并在北京与海淀区政府的帮助下与海淀区超市发超市连锁超市建立了合作关系,在其60余家超市内都上架了“孟克河”牌小米、杂粮,形成了以首都为中心东西纵横南北呼应的产供销一条龙立体销售网络。
近几年来,合作社通过自身努力及政府各部门的大力支持,获得了极高的荣誉。 2012年3月29日“孟克河”牌有机杂粮在2012年中国北方农博会精品杂粮评选中荣获金奖。2012年5月加入了中国有机产业联盟,成为理事单位,2012年9月27日荣获“中国第十届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和“最佳人气奖”,同年获得“自治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殊荣。 2013年荣获全国农科教推“百佳示范合作社”及“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及荣誉称号, 2014年孟克河商标被赤峰市商标认定委员会认定为“赤峰市知名商标”。2015年惠隆合作社生产的孟克河小米农业部等六部委评为“全国百家合作社百个农产品品牌”。2016年被自治区工商局认定为“内蒙古著名商标”,“孟克河”杂粮被自治区质量奖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内蒙古名牌产品”。2020年,“孟克河”牌黄小米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21年惠隆合作社被赤峰市消费者协会评为“2020年度放心消费示范单位”;“孟克河”牌小米被自治区消费者协会评为“消费者信得过产品”。
4、产业化发展情况
合作社和敖汉旗及周边地区的1880户农户签订农业订单合同,种植户按照合作社种植技术要求种植黄金谷、大红谷、食用胶质玉米、绿豆、黑豆等特色有机杂粮。目前合作社建设自己的杂粮杂豆有机生产基地1.5万亩,带动周边绿色杂粮生产基地3万亩,带动农户2880户,直接和间接安排就业7000多人。企业以诚信和农户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从不赊欠农户农产品收购款。应种植户要求,企业科技人员深入乡村基地,及时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指导,从而不断提升了初级产品质量。对初级产品市场的培育,使企业的货源和初级产品质量有了双重保证。这样,种植业者种着放心,企业经营者满意。按照这样的经营模式,合作社的初级产品的供应基地不断巩固且不断扩张。近年来,除了原来的老客户之外,新客户不断增加,企业的辐射面越来越宽。得到实惠的种植户,大胆地调整种植结构,扩大经营规模。使企业服务、辐射区域内的旱作农业水平不断提升,凸显了合作社较强的带动能力。合作社在脱贫攻坚期间,帮助贫困群众如期脱贫,通过“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增加贫困户收益,实现稳定脱贫目标。2023年合作社总销售额3600万元,纯利润173万元。合作社与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签订杂粮种植收购合同,秋后高于市场价0.2-0.5元/斤回收。此项措施增加贫困人口收入13万元。由于合作社种植基地面积大,在农作繁忙时期临时性雇佣周边村民进行农作其中也包含贫困户村民,带来附加收入。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合作社积极将其土地流转,并对全村百姓及签约种植户提供免费粮食加工,对于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合作社可上门提取加工并送回。
十五年来,合作社通过规模化生产、规范化管理、品牌化运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延伸小米与杂粮产业链条,增加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助力了乡村振兴发展。